重读《围城》有感

高二作文 时间:2024-04-23 18:24:05 作文行 手机网站

  大一时粗糙的读过一遍《围城》,没什么记忆了,留下的只有赞叹,也不知赞些什么,叹些什么。

  或心情的烦闷不安,或想为毕业论文找点感觉,于是我在冲动之下,有借来了《围城》,那种熟悉有陌生的感觉, 我狠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。读完了,我还是想赞叹,赞钱钟书的才气、文思和笔功,叹方鸿渐的事业、爱情与婚姻。

  早就知道钱老先生是国学大师,他一生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,就是读书作学问。但我也之读过他的《围城》,至于什么《宋词选注》之类,不是兴趣之所在。个人认为,小说之所以取胜,并不在于故事情节,而在于它耐人寻味的哲理性和精妙犀利的语言。人们都说这是一部婚姻爱情小说,其实不然,它所阐述的不仅是婚姻爱情,还有人生。“城里的人想进来,城外的人想冲出去”人生不就是总活在这样的矛盾中吗?小时候盼着早点长大,没人管,不用写作业,等长大了有想回到童年,无忧无虑,不用整日为了前途而奔波,为了爱情而流泪;没上大学时总希望能考进心中的象牙塔,生活在天堂般的世界里,真正成为一名大学生也不过如此,过这没钱的日子,啃着硬邦邦的书本;青春萌动时,总希望有个白马王子般的男朋友,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,可谈了恋爱后有吵架哭泣闹分手;结婚后小两口可都盼着生个大胖小子或漂亮公主,这样爱情才有结晶。可等真正有了孩子,又要耐心的伺候、精心的养育,最重要的是;教育投资很难说就一不小心占去了工资的一大半,这可怎么办?……

 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都活在矛盾之中,马先生(马克思)就曾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,推进新事物的产生,旧事物的灭亡。这样想来,也许人生找到了答案,着毕竟是我们的“真理”,是每个人都要滚瓜烂熟地记在心里的,可理论终归是理论,现实中能不能实现还是另外一回事,要不然我们党和政府怎么会高倡“理论联系实际”呢?

  读过《围城》的人恐怕都会不自觉的感叹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,特别体现在那些机智幽默的比喻和讽刺,真是嬉笑怒骂、妙语连珠!我在看时时常会自己忍不住偷偷的笑,舍友问我笑什么,我说没什么,只有看过的人才会有感触。比如形容鲍小姐的赤裸裸,作者说是“真理”,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;再如方鸿渐在不得已下吻苏文纨时,像品茶一样抿一小口,生怕喝多了……

  有人曾说方鸿渐就是钱钟书本人的写照,当时我不知是对是错,这次看了杨绛(钱先生的妻子)为《围城》写的序和后序,才略知一二。原来主人公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些经理和想象,并入什么张三李四之类虚构出来的。这个方鸿渐啊,对他有些同情,有些佩服,有些遗憾,最看不过去的还是他与孙柔嘉的恩怨情仇和他对好友赵辛眉的依赖。

  大作不愧为大作,竟有人写了《围城后记》(已记不清作者大名),我也忍不住借来读了,但就像高谔写〈红楼梦〉一样,再怎么努力,还是狗尾续貂一样,让人牵强。